洗呈圓形,侈口出沿,淺腹,腹形如鼓,平底內斂,下承三雲頭形足。外口沿及近足 處各凸起一道弦紋,其上環列二十一枚鼓釘,下環列十八枚鼓釘,故稱「鼓釘洗」。整 器胎骨厚重,通體罩施天藍釉,色澤乳濁而質地厚潤,邊棱、鼓釘及雲頭處呈醬色。 器內釉色灰藍乳濁,並出現蚯蚓走泥紋。施釉自上而下,垂流至足際處無釉,底部刷 醬色護胎釉,並刻有數目字「三」款,筆道遒勁,清晰可見,周緣有支燒痕二十五枚, 皆露灰白胎,蕩漾出獨特的時代氣息。
鈞瓷之美勝於釉色,三分人力,七分天成,釉色於燒製過程 中自然形成色彩流淌與幻化,非巧思可成就,故有「鈞瓷無 雙」、「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之盛譽。
明代文震亨《長物志》:「均州窯色如胭脂者為上,青若蔥翠、紫若黑色者次 之,雜色者不貴。」鈞瓷以釉色鮮麗多變、質感深厚著稱,其單色釉中,尤以 天藍、月白最為典雅,釉質之細潤,猶似一泓靜謐湖水。然其燒造頗為周折, 需先模製成型,再經多次素燒、施釉。因釉彩本身乳濁黏稠、流動緩慢,故上 下加疊色澤不同之釉彩,極易於燒造過程中形成穿流、交織的現象,乃至一窯 一火燒製的鈞瓷變化萬端,無一相類。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宋〈鈞 窯月白釉鼓釘三足洗〉(圖一)及宋〈鈞窯天藍釉鼓釘三足洗〉(圖二),器底 皆刻數目字「一」款,且造型與本品極為類似,三者釉色相近,厚潤色澤依器 形轉折而豐富多變,靜穆而寧謐。
宋代鈞窯鼓釘三足洗,其刻有一到十數目字,數字越小,器物越大。 「一」字是同類產品中最大型號的標記,而釉色以天青、天藍為主,少 數出現紫紅斑窯變。此類陳設器皿之所以成為宮廷用瓷,一方面是因鈞 瓷獨特的釉色,另一方面是因其典雅端莊的造型,備受世人珍視,以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資料依據,此器共有五例, 其中紫釉、月白釉四例均為「一」字刻款,紫釉一例為「二」字刻款。 拍場同類鈞窯少見之例,如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9 年 5 月 29 日編號 2753,元 / 明〈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水仙盆〉「四」字刻款(圖三); 徐展堂先生舊藏元〈鈞窯月白釉三足鼓釘洗〉「七」字刻款(圖四)。而 本件宋〈鈞窯天藍釉鼓釘三足洗〉則為「三」字刻款,由此可見其珍罕 程度。細觀本器,形制規整端莊,紋樣簡練古樸,釉如凝脂潔凈,聚釉 處更成天藍色,如雨後初霽,幽雅清心,堪稱鈞瓷中之上乘。
鈞瓷之美勝於釉色,三分人力,七分天成,釉色於燒製過程 中自然形成色彩流淌與幻化,非巧思可成就,故有「鈞瓷無 雙」、「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 之盛譽。
明代文震亨《長物志》:「均州窯色如胭脂者為上,青若蔥翠、紫若黑色者次 之,雜色者不貴。」鈞瓷以釉色鮮麗多變、質感深厚著稱,其單色釉中,尤以 天藍、月白最為典雅,釉質之細潤,猶似一泓靜謐湖水。然其燒造頗為周折, 需先模製成型,再經多次素燒、施釉。因釉彩本身乳濁黏稠、流動緩慢,故上 下加疊色澤不同之釉彩,極易於燒造過程中形成穿流、交織的現象,乃至一窯 一火燒製的鈞瓷變化萬端,無一相類。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宋〈鈞 窯月白釉鼓釘三足洗〉(圖一)及宋〈鈞窯天藍釉鼓釘三足洗〉(圖二),器底 皆刻數目字「一」款,且造型與本品極為類似,三者釉色相近,厚潤色澤依器 形轉折而豐富多變,靜穆而寧謐。
宋代鈞窯鼓釘三足洗,其刻有一到十數目字,數字越小,器物越大。 「一」字是同類產品中最大型號的標記,而釉色以天青、天藍為主,少 數出現紫紅斑窯變。此類陳設器皿之所以成為宮廷用瓷,一方面是因鈞 瓷獨特的釉色,另一方面是因其典雅端莊的造型,備受世人珍視,以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兩宋瓷器》資料依據,此器共有五例, 其中紫釉、月白釉四例均為「一」字刻款,紫釉一例為「二」字刻款。 拍場同類鈞窯少見之例,如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9 年 5 月 29 日編號 2753,元 / 明〈鈞窯玫瑰紫釉鼓釘三足水仙盆〉「四」字刻款(圖三); 徐展堂先生舊藏元〈鈞窯月白釉三足鼓釘洗〉「七」字刻款(圖四)。而 本件宋〈鈞窯天藍釉鼓釘三足洗〉則為「三」字刻款,由此可見其珍罕 程度。細觀本器,形制規整端莊,紋樣簡練古樸,釉如凝脂潔凈,聚釉 處更成天藍色,如雨後初霽,幽雅清心,堪稱鈞瓷中之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