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Jen Taipei Art & Antique Auction | Private Sales

MENU

804 A MAGNIFICENT AND EXTREMELY RARE FAMILLE-ROSE 'PINE, BAMBOO AND PRUNUS' REVOLVING VASE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804 A MAGNIFICENT AND EXTREMELY RARE FAMILLE-ROSE 'PINE, BAMBOO AND PRUNUS' REVOLVING VASE
MARK AND PERIOD OF QIANLONG

H35cm

Provenance
Takeda Family Collection, Japan
Tokyo Art Club, April 1918
Nagakura Shoji Co., Ltd., No. 244
Kudeken Kenji Collection

With original zitan stand

Estimates

TWD
30,000,000-38,000,000
USD
943,400-1,195,000
HKD
7,317,100-9,268,300
RMB
6,818,180-8,636,360
清乾隆 粉彩仿石紋釉松竹梅轉心瓶
2024 Autumn Auction
Auction
Sunday, 27 October 2024 2:00pm
Preview
19-25 October 10:00am-6:00pm
26 October 10:00am-4:00pm
Venue
7F., No.15, Sec. 2, Chongqing S.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Taiwan
Contact: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Lot Overview

瓶撇口,長頸,豐肩,鼓腹,圈足外撇。分頸、 腹、底座三部份,頸施松石綠釉地,以粉彩分別繪卷草紋、如意雲頭紋、纏枝寶相花及回紋等圖案,構圖講究,主次分明,色彩華美。頸側貼塑兩對礬紅彩點金蟠螭耳,增加色彩對比美感,體現出豐富想像力與設計感;鼓腹分外瓶、內膽兩部分組成,外瓶以像生瓷技法於白瓷胎用近似石質的彩釉勾繪出石頭紋理為錦地,玉石質感自然有序,效果逼真,紋理空隙間見洞石效果,宛若天成。又間飾三等距圓形開光,開光內以透雕鏤空「玲瓏」技法分飾松、竹、梅圖佇立雲間。然可通過旋轉頸部,從開光往裡望進去,欣賞內膽環繞升起之祥雲,礬紅繪蝙蝠於祥雲間翱翔,組成一幅「流雲百福」之吉祥景象;瓶底座外飾變形蓮瓣紋,圈足外牆纏枝寶相花紋一周,襯托整器名貴之態,足見皇家風範。底紅彩書「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書款。

整體白釉瓷胎,細潔縝密,頸內外及底盤內皆施松石綠釉,釉色渾厚潤澤如水,頸上下沿,及底盤銜接處皆描金,紋飾色彩明豔,飽和度高,構圖華麗繁縟,處處彰顯乾隆上等御瓷品格。

細觀之,本器以「雞心套合」的轉心瓶結構組合,依序可拆解成頸、外瓶、內膽和底座分別燒造組成,可以自由拆卸,亦可通過旋轉頸部牽動於底座上旋轉。其設計為內膽瓶外底向內凹陷為雞心狀凹槽,而底座表面有雞心狀突出物,彼此相互套合以推動瓶子旋轉,凹槽與凸鈕設計極為精巧,需絕對吻合才能轉動。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天藍地粉彩開光鏤空轉心瓶〉(圖一)及南京博物院庋藏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轉心瓶〉(圖二),採鏤雕、轉心等多種工藝與本品造型及繁複構圖相似,可作比對參考,皆充分體現乾隆時期官窯轉心瓶製作之精湛水平。

「轉心瓶」的製作難度極大,根據 2014 年《故宮學術季刊》,余佩瑾〈唐英監造轉心瓶及其相關問題〉一文中,描述轉心瓶製作組合技法複雜,推測隨工藝嫻熟度可概分成三個樣式:

第一式為整件作品的轉動機能設置於底足,藉由器底與承盤之間具有如同卡榫般扣合,但不相黏合的設計,屬於以手操作,易於旋轉之類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八年〈磁胎洋彩轉旋大碗〉(圖三),即是一例。

第二式為整件作品的轉動機巧位於頸部,內膽再裝飾出與外瓶不同之釉彩和紋飾,改變過去單純陳設或實用的功能。此樣式也是轉心瓶類作品中最常見的設計組合。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磁胎洋彩番蓮蟠螭紋轉心瓶〉暨組合意示圖(圖四),與本件清乾隆〈粉彩仿石紋釉松竹梅轉心瓶〉,皆為同形式。可見兩器頸、外瓶、內膽和底座分別燒造組成,根據「雞心套合」旋轉原理而製,需周詳設計各組件之形狀、尺寸,配合準確計算燒窯後尺寸的收縮,將外瓶套於內膽外,內膽與底座有凹凸槽套榫,外瓶多裝飾鏤雕花紋,內膽轉動時,透過外瓶鏤空處可欣賞內膽的通景紋飾,藉由轉動機巧的設計,更進一步提供觀者賞玩樂趣,甚為精巧。

第三式為整件作品可轉動的部位位於頸部或腹部,隱含半自動性的特色,旋轉機能表現出更加出人意表的創意,屬於最複雜之樣式。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天藍地粉彩開光鏤空轉心瓶〉(圖一)及南京博物院庋藏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轉心瓶〉(圖二),兩器頸、腹、底座三部分組成之技法,已從單純的雞心套合發展成更為複雜精密之設計。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載:「瓶之腹玲瓏剔透,瓶內更有一瓶兼能轉動,若是者,名曰轉心, 乃內府珍賞殊品也。」

轉心瓶從以手操作的簡單類型發展成繁複精密須有專人負責的設計,呈現乾隆皇帝意圖推廣精工技藝之思維。其中部分作品隱含和鐘錶發條原理相似的旋轉方式,不僅源自於游走清宮的西洋傳教士,借鑑西洋技藝反映出宮廷與西方交流之樣貌。再加上乾隆帝旨意下,中國陶瓷史上最具知名度的督陶官唐英實地進駐景德鎮御窯監造,殫精竭慮,研發出此類專供宮廷、取悅帝王的精巧之作。如據乾隆八年(1743 年)唐英奏摺中陳述:「今自三月初二日開工之後,奴才在廠儹造得奉發各色錦地四團山水膳碗、盃盤,並六方青龍花瓶等件外,奴才又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等瓶共九種,謹恭摺送京呈進。其新擬各種,係奴才愚昧之見,自行創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無過費,故未敢多造。伏祈皇上教導改正,以便欽遵,再行成對燒造。餘外尚有新擬瓷器數種,亦係奴才自行擬造,已與催總老格詳細講究,囑其如式辦理,俟得時隨後呈進。奴才於四月十四日自廠回關,八月內當再赴窯廠,另容料理新樣呈進。」,從此份奏摺以「新擬得夾層玲瓏交泰等瓶共九種⋯⋯係奴才愚昧之見,自行創造,恐未合式⋯⋯伏祈皇上教導改正,以便欽遵。」可將轉心瓶看成「新樣」瓷器,為乾隆時期宮廷藝術極盡繁榮下的產物。

轉心瓶的製作極曠日費時,從《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乾隆十八年(1753 年)五月江西〈造辦處活計庫〉記載:「十二日員外郎白世雄來說胡世傑傳旨,江西燒造鬪龍舟打觔斗人旋轉瓶一件,欽此。」 又「於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七品首領薩木哈,江西唐英送到洋磁旋轉瓶一件 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圖五)可知完成一件轉心瓶需費時十八個月,將近一年半時間製作,其複雜工藝及艱難燒製歷程可見一斑,使存世的每件轉心瓶皆為無價之寶。此外,乾隆十年(1745 年),乾隆皇帝降旨將一件「轉旋瓷花瓶」賞賜達賴喇嘛、乾隆十八年(1753年)燒製一件「玲瓏大瓷瓶,內裡有龍舟轉動,外面看得見」的瓶子,賞賜到訪的葡萄牙大使,將此類精巧的轉心瓶更作為用以表達外交友好的重要禮物。

本瓶造型端莊穩健,雍容大氣,紋飾布局緊湊繁縟。然外瓶以像生瓷、鏤雕技法,透過「雞心套合」旋轉原理,可欣賞內膽通景紋飾,工藝精湛,彰顯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極高的技術水準與創新思維之奇巧,是件巧奪天工之傳世佳作。

然以此類轉心瓶的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8 年 10 月 2 日,編號 3001,清乾隆〈洋彩黃地粉青透龍夾層吉慶有餘玲瓏尊〉(圖六),以港幣 1 億 4 千 9 百 9 萬 1 千元成交、拍賣於北京保利 2019 年 12 月 4 日,編號 5716,清乾隆〈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內繪「月月報喜」雙龍耳轉心瓶〉(圖七),以人民幣 9 千 2 百萬元成交、香港佳士得2023 年 5 月 30 日,編號 2902,清乾隆〈洋彩錦上添花萬字紋百子龍舟玲瓏轉心瓶〉(圖八),以港幣 4 千 30 萬 5 千元成交,三者造型及裝飾技法與本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資參考,皆為乾隆時期轉心瓶之珍品。

根據本品原共箱題款可知,本件清乾隆〈粉彩仿石紋釉松竹梅轉心瓶〉原為明治四十二年(1909 年)三月吉日,竹田家藏;大正七年(1918 年)四月永藏商事株式會社以金五百三十円購自東京美術俱樂部,再由社長久手堅憲二珍藏此佳品,視作珍寶,流傳過程清晰有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