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子以整料靑白玉隨形雕製而成,用料厚實,凝脂含光。通景雕成陡峭山峰,山岩凹凸嶙峋,松柏茂密,盤聚蔥鬱,沿石階而上築造亭臺樓閣。近景處二高士步行至觀泉石階,岩層間淸泉激流,煙雲方裊,一派淸新雅逸之景象,令人嚮往;順景至岩壁上陰刻楷書「吳山第一泉」,畫面遠山巨岩斧劈,岩面留白處陰刻楷書淸高宗十六年御製詩:「白雲泉和白居易韵。雲包白石石包泉,無色聲天太古閒。聊步天平問泉脉,喜逢白傅話雲間。」所鐫字體工整,畫面氣勢飛動,予人莊重端正之感。詩文出自《淸高宗御製詩全集(三)》,御製詩二集,卷二十六,〈白雲泉和白居易韵〉(圖一)為辛未(1751年)之作。全器雕工精細,採高浮雕、圓雕、陰刻等多種技法於一體。畫面遠山近景交相輝映,構圖層次淸晰,細勁遒婉,雕琢精湛,展現出一派幽淡綿遠的高雅情懷,完美體現畫意玉器高超的藝術構思及精湛技法,予人有觀山子如觀畫般的美好感受。
「吳山第一泉」(註一)位於杭州,據《夢粱錄》記載:「吳山北大井曰吳山井,蓋此井系吳越王時,有韶國師始開,為錢塘第一井。山脈融液,泉源所鐘,不雜江湖之水,遇大旱不涸。」宋淳祐七年(1247年),杭州大旱,西湖龜坼,城中諸井皆竭,獨此井日下萬綆,水源不絕,遠近賴之。後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井邊立一石碑,上刻「吳山第一泉」。《南巡盛典》載,乾隆皇帝在位期間, 六次下江南,每次皆到杭州府。初次造訪杭州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初一,抵杭首日就先登吳山。再觀淸高宗御製詩 〈白雲泉和白居易韵〉(圖一),為辛未(乾隆十六年)之作,應是登吳山時,面對閒適的白雲與泉水,一種淸靜無為、與世無爭之感油然升起,乃結合唐代白居 易《白雲泉》之詩意,而御詠之創作。
乾隆時期,陳設器中的「畫意玉器」乃集其時工藝之大成。其主題均以文人逸事或山水名勝為主,模仿古人繪畫作為藍本,結合詩、書、畫三位一體,形成平面的山水詩意畫或立體構圖玉器,足以媲美絹本或紙本山水畫作。相似之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淸乾隆〈靑玉秋山紅樹山子〉 (圖二),及本件淸乾隆〈靑白玉御製詩高士山水圖山子〉,兩者皆畫意相符,完美體現畫意玉器高超的藝術構思及精湛技法。本品詩取唐代白居易《白雲泉》(註二)之詩意,以山水名勝為主題,發揮淋漓,顯露乾隆帝鍾愛作詩之情,傳襲古典,表現畫意為雅,於宮廷陳設玉器中展現獨到品味。
本件淸乾隆〈靑白玉御製詩高士山水圖山子〉屬將平面繪畫化為立體之畫意玉器,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京東正2012年5月11日,編號71,淸乾隆〈靑白玉雕詩文黃山三十六峰紋山子〉(圖三)。 然本品來源傳承有序,曾為美國知名藝術收藏家Floyd及Joephine Segel伉儷收藏、美國大慈善家歐雲伉儷收藏,傳承來歷淸晰顯赫,甚為難得。
「吳山第一泉」(註一)位於杭州,據《夢粱錄》記載:「吳山北大井曰吳山井,蓋此井系吳越王時,有韶國師始開,為錢塘第一井。山脈融液,泉源所鐘,不雜江湖之水,遇大旱不涸。」宋淳祐七年(1247年),杭州大旱,西湖龜坼,城中諸井皆竭,獨此井日下萬綆,水源不絕,遠近賴之。後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井邊立一石碑,上刻「吳山第一泉」。《南巡盛典》載,乾隆皇帝在位期間, 六次下江南,每次皆到杭州府。初次造訪杭州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初一,抵杭首日就先登吳山。再觀淸高宗御製詩 〈白雲泉和白居易韵〉(圖一),為辛未(乾隆十六年)之作,應是登吳山時,面對閒適的白雲與泉水,一種淸靜無為、與世無爭之感油然升起,乃結合唐代白居 易《白雲泉》之詩意,而御詠之創作。
乾隆時期,陳設器中的「畫意玉器」乃集其時工藝之大成。其主題均以文人逸事或山水名勝為主,模仿古人繪畫作為藍本,結合詩、書、畫三位一體,形成平面的山水詩意畫或立體構圖玉器,足以媲美絹本或紙本山水畫作。相似之例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淸乾隆〈靑玉秋山紅樹山子〉 (圖二),及本件淸乾隆〈靑白玉御製詩高士山水圖山子〉,兩者皆畫意相符,完美體現畫意玉器高超的藝術構思及精湛技法。本品詩取唐代白居易《白雲泉》(註二)之詩意,以山水名勝為主題,發揮淋漓,顯露乾隆帝鍾愛作詩之情,傳襲古典,表現畫意為雅,於宮廷陳設玉器中展現獨到品味。
本件淸乾隆〈靑白玉御製詩高士山水圖山子〉屬將平面繪畫化為立體之畫意玉器,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京東正2012年5月11日,編號71,淸乾隆〈靑白玉雕詩文黃山三十六峰紋山子〉(圖三)。 然本品來源傳承有序,曾為美國知名藝術收藏家Floyd及Joephine Segel伉儷收藏、美國大慈善家歐雲伉儷收藏,傳承來歷淸晰顯赫,甚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