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件拍品於澳門崇源 2006 年 10 月 5 日千石藏金專場編號 20 來源封面及內頁
This lot was sold at Chongyuan Macau, 5 October 2006, lot 20
Catalogue cover and lot detail page
鏡銅質,堅實細密,打磨光亮,局部有藍綠色銅鏽,古韻盎然。呈圓形,伏獸鈕,面以一圈凸棱分內外兩區。內區高浮雕五隻瑞獸環繞鏡鈕,以不同姿態攀援於葡萄枝蔓上,或遊戲於葡萄葉實間,形象飽滿,富有動態。葡萄藤蔓打破圓形框架的束縛,從內區爬越過界伸展至外區,活潑生動;外區滿飾各式飛禽穿梭於葡萄藤蔓間,葡萄飽滿豐碩,蔓枝相連,生機盎然;鏡緣凸起,飾一周如意形小花。整體雖有分區,紋飾圖案卻又渾然一體,由中央向週邊放射纏繞,使畫面呈現出空間延伸感,設計構思甚為巧妙。
銅鏡除用以映照容顏、端正衣冠,還衍生出豐富內涵,其製作涉及材料及冶鑄技術,而鏡背紋飾,反映出古人思想與生活態度,同時也彰顯出其時的藝術水準。商晚期,銅鏡出現於高級貴族墓葬,如商王大墓、婦好墓皆有銅鏡出土;唐代,太宗因魏徵逝世,將銅鏡進一步引申出治國及用人哲學:「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宋徽宗將古銅鏡列為宮廷藏品並編入銅器圖譜《宣和博古圖》;清代乾隆皇帝更以該書為範本,陸續敕編「西清四鑑」四套古銅器圖譜,可知銅鏡在古代帝王心目中舉足輕重之地位。
唐代,為鑄鏡技術的一大高峰,彼時絲路貿易發達,紋飾常帶有域外色彩,瑞獸葡萄鏡正是重要代表。此種紋飾在《博古圖》稱爲「海馬葡萄鏡」;《西清古鑒》則稱「海獸葡萄鏡」,「海」是中國古代的地域觀念,會將由西域傳來之物加「海」字。魯迅《墳看鏡有感》:「古時,於外來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紅花、海棠之類。海即現在之所謂洋。」葡萄原產於歐美和中亞,漢代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傳至中國,是西域的象徵。早在東漢就有紡織品採用葡萄紋飾之記載,隋唐時期,具「多子多福」含意的葡萄紋飾使用更為興盛。鑄鏡師以高浮雕技法將來自域外的物種鐫鑄於銅鏡之上,造型寫實生動,富有裝飾性,更是唐文化兼收並蓄的寫照。
上海博物館庋藏唐〈狻猊葡萄鏡〉(圖一)、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盛唐〈鳥獸葡萄鏡〉(圖二),其形制、工藝技法及紋飾與本品相似,可作比對參考。本鏡鑄造工藝甚為精細,採用浮雕技法,畫面高低起伏,立體感極強。其瑞獸鬃毛刻劃纖毫畢現,細緻入微,富有西域特色,承載豐富的歷史文化,獨具魅力。更為難得是本品出自知名藏家千石唯司,並曾展覽及出版於北村美術館「中國古代銅鏡展」,傳承來歷清晰顯赫,彌足珍貴。
文獻參考 圖一 唐〈狻猊葡萄鏡〉,上海博物館庋藏,收錄於《中國青銅器全集-銅鏡》,文物出版社,1998 年,頁 139,圖版 136
圖二 盛唐〈鳥獸葡萄鏡〉,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皇帝的鏡子 - 清宮鏡鑑文化與典藏》,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 年,頁 94,圖版 95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唐〈海獸葡萄紋銅鏡〉,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17 年 4 月 4 日,編號 82,成交價 HKD 3,6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