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取上等和闐青白玉整料琢製而成,質地瑩透,純淨無瑕,微微泛青,視之寶光盈盈。口微侈,弧形深壁,平整光滑,底承圈足。通體光素無紋,琢磨圓潤,柔美規矩,遵循「良材不雕」原則,以示大器不琢,突顯玉乃山川精英的材質美感。碗底中央陰刻「乾隆年製」雙行四字隸書款,圈足沿刻「甲」字,字體法度嚴謹,工整豐腴,骨肉勻適,俐落有度。整器展現質地與造型完美結合,沉穩端莊,精光內蘊,憑添尊貴氣韻。
清代乾隆皇帝,於鑑賞北宋〈汝窯青瓷碟「丙」字銘〉(圖一)之際,因注意到器底存在的「丙」字銘,故於詩註中:「大內古玩以甲乙品其等第,此器底有舊鐫丙字,是彼時三等,為今一等,因並識之。」可知該類銘識應是鑒賞分等的標記。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碗〉(圖二)與本件玉碗同為底心刻「乾隆年製」且圈足沿刻「甲」字之皇家御用器,皆屬數量稀少且等級較高之作,選用上佳玉質以素面而成,更顯尊貴顯赫。
圖一 北宋〈汝窯 青瓷碟「丙」字銘〉,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清乾隆〈玉碗〉,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勘定回疆,和闐玉料得以源源不斷充貢內廷,因而促進該時期玉雕工藝的繁榮盛世。此時期湧現大量精美絕倫之玉雕,尤其是宮廷陳設用玉,後代仍難以企及。在陳設品中,容器類玉器如碗、盤、杯、花插、筆筒等,需取大料剖成,不隨形、不就料雕製,故造辦處玉作琢玉時,鏃玉是十分關鍵的技術,即如何將玉器做成中空的容器。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記載,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十日諭旨如意館:「新到鏃玉匠平七、朱雲章二人,現鏃做一件活計,著分為二處,各鏃做活計一件,打砂子,配家匠幫做,再沈耀祥、李均章並家內小匠役俱著學鏃做活計欽此。」(圖三)及同年九月二十七日記載:「太監鄂勒裡傳乾隆皇帝諭旨:「啟祥宮學鏃玉匠已會,著平七回南。」由此推測,平七是來自蘇州的鏃玉匠,至造辦處教授關鍵的鏃玉技術,顯露當時清宮不斷精進工匠技藝,使玉器製作達到最佳水平。
圖三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十日記載
出處:《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42冊, 頁666
宮廷御用玉碗,是乾隆年間所定「鋪宮」中的日常用品,僅皇太后、皇后可各用「玉盞金台」一副,其他妃嬪皆不得僭用;「筵宴例用」中,亦僅皇帝筵宴用「玉盞金盤」二分,其他筵宴也不用玉器。此外,乾隆皇帝侍母極孝,據《國朝宮史.經費二.恭進》載,慶皇太后六十歲和七十歲兩次聖壽大慶恭進壽禮九九(即八十一件壽禮)。其中便恭進九件玉碗,專為太后之用。列舉乾隆十六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初三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玉碗一件···傳旨將玉碗交方壺勝境陳設其方壺勝境現陳設磁托上玉碗要來呈覽,欽此。」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崇慶皇太后六十大壽並加封徽號,因而盛大操辦,玉碗應是為壽禮之用。由此可見宮廷玉碗使用的嚴格規定,顯露其珍貴程度。
本品通器完美無瑕,玉質淨潔光亮,精工巧製,碗壁磨製精到,裡外弧度圓潤優美,顯露良材麗質天成,在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上,象徵中國文明之巔峰與盛世。乾隆帝對此類素面工十分賞識,認為符合道家「清靜無為」之理念,同時亦能體現儒家的「素位」、「謙言」等道德準則。綜觀各博物館,僅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庋藏,出版於《Jades from China》封面作品的清十八世紀〈白玉碗〉(圖四),與本品極為相似,同為罕見胎體薄透之素面玉碗。另拍場相似之例為數極少,可參見拍賣於巴黎蘇富比2016年6月23日,編號70,清十八世紀〈白玉碗〉(圖五)。細觀本件玉碗,質樸清雅,返璞歸真的純淨蘊含其中,從形制和韻味判斷,極可能為宮廷內制之精品,玉質潤澤勻淨,無畏瑕疵,大雅盡展。
圖四 清十八世紀〈白玉碗〉,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庋藏
出處:《Jades from China》,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1994年,封面及頁405,圖版340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五 清十八世紀〈白玉碗〉,拍賣於巴黎蘇富比2016年6月23日,編號70,成交價EUR 135,000
清代乾隆皇帝,於鑑賞北宋〈汝窯青瓷碟「丙」字銘〉(圖一)之際,因注意到器底存在的「丙」字銘,故於詩註中:「大內古玩以甲乙品其等第,此器底有舊鐫丙字,是彼時三等,為今一等,因並識之。」可知該類銘識應是鑒賞分等的標記。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碗〉(圖二)與本件玉碗同為底心刻「乾隆年製」且圈足沿刻「甲」字之皇家御用器,皆屬數量稀少且等級較高之作,選用上佳玉質以素面而成,更顯尊貴顯赫。
圖一 北宋〈汝窯 青瓷碟「丙」字銘〉,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清乾隆〈玉碗〉,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摘錄自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勘定回疆,和闐玉料得以源源不斷充貢內廷,因而促進該時期玉雕工藝的繁榮盛世。此時期湧現大量精美絕倫之玉雕,尤其是宮廷陳設用玉,後代仍難以企及。在陳設品中,容器類玉器如碗、盤、杯、花插、筆筒等,需取大料剖成,不隨形、不就料雕製,故造辦處玉作琢玉時,鏃玉是十分關鍵的技術,即如何將玉器做成中空的容器。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記載,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十日諭旨如意館:「新到鏃玉匠平七、朱雲章二人,現鏃做一件活計,著分為二處,各鏃做活計一件,打砂子,配家匠幫做,再沈耀祥、李均章並家內小匠役俱著學鏃做活計欽此。」(圖三)及同年九月二十七日記載:「太監鄂勒裡傳乾隆皇帝諭旨:「啟祥宮學鏃玉匠已會,著平七回南。」由此推測,平七是來自蘇州的鏃玉匠,至造辦處教授關鍵的鏃玉技術,顯露當時清宮不斷精進工匠技藝,使玉器製作達到最佳水平。
圖三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初十日記載
出處:《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42冊, 頁666
宮廷御用玉碗,是乾隆年間所定「鋪宮」中的日常用品,僅皇太后、皇后可各用「玉盞金台」一副,其他妃嬪皆不得僭用;「筵宴例用」中,亦僅皇帝筵宴用「玉盞金盤」二分,其他筵宴也不用玉器。此外,乾隆皇帝侍母極孝,據《國朝宮史.經費二.恭進》載,慶皇太后六十歲和七十歲兩次聖壽大慶恭進壽禮九九(即八十一件壽禮)。其中便恭進九件玉碗,專為太后之用。列舉乾隆十六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初三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玉碗一件···傳旨將玉碗交方壺勝境陳設其方壺勝境現陳設磁托上玉碗要來呈覽,欽此。」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崇慶皇太后六十大壽並加封徽號,因而盛大操辦,玉碗應是為壽禮之用。由此可見宮廷玉碗使用的嚴格規定,顯露其珍貴程度。
本品通器完美無瑕,玉質淨潔光亮,精工巧製,碗壁磨製精到,裡外弧度圓潤優美,顯露良材麗質天成,在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上,象徵中國文明之巔峰與盛世。乾隆帝對此類素面工十分賞識,認為符合道家「清靜無為」之理念,同時亦能體現儒家的「素位」、「謙言」等道德準則。綜觀各博物館,僅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庋藏,出版於《Jades from China》封面作品的清十八世紀〈白玉碗〉(圖四),與本品極為相似,同為罕見胎體薄透之素面玉碗。另拍場相似之例為數極少,可參見拍賣於巴黎蘇富比2016年6月23日,編號70,清十八世紀〈白玉碗〉(圖五)。細觀本件玉碗,質樸清雅,返璞歸真的純淨蘊含其中,從形制和韻味判斷,極可能為宮廷內制之精品,玉質潤澤勻淨,無畏瑕疵,大雅盡展。
圖四 清十八世紀〈白玉碗〉,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庋藏
出處:《Jades from China》,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1994年,封面及頁405,圖版340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五 清十八世紀〈白玉碗〉,拍賣於巴黎蘇富比2016年6月23日,編號70,成交價EUR 1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