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120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靜寄山莊圖筆筒暨碧玉座

120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靜寄山莊圖筆筒暨碧玉座 「大清乾隆年製」款、座:「甲」款

筆筒 D17cm H16.5cm 座 D18.5cm

御製詩:御製詩 別業構田盤 潤挹千峯翠 陵谷因天成 軒齋稍位置 境惟幽絕塵 心以靜堪寄 披圖似重歷 悅此煙霞意
印 : 古香、太朴

來源
王北岳收藏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預估價

TWD
2,000,000-2,800,000
USD
60,600-84,800
HKD
476,200-666,700
RMB
444,440-622,220
2025春季拍賣
拍賣|
2025年5月25日(星期日) 2:00pm
預展|
2025年5月17-23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5年5月24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黃嘗銘教授題簽

本件筆筒傳承有序,出自篆刻大師王北岳收藏。王氏為齊白石再傳弟子,出身書香世家,1949年來台,曾任建國中學、第二女中等校教師及總統府參議,並於台灣師大、文化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任教。歷任多項藝文職務,致力篆刻創作與文物收藏,對印譜、印石、印拓等珍品蒐集更是傾心傾力,積極備至。1988年,篆刻名家曾紹杰辭世,其夫人將所藏名貴金石全數讓藏予王北岳先生,北岳先生因資金不足,將部分自用貴重文房及字畫轉讓友人及學生,本品即源於此。
此外,本品附有王北岳先生首席弟子,黃嘗銘教授之題簽。黃教授從事書法篆刻印鈕創作已三十餘年,國內外獲獎無數,並致力於電腦印學資料庫的建置計畫。歷任全國、全省各級美展評審委員、籌備委員及台灣省立美術館審查典藏委員,為台灣首位在西泠印社舉辦書法篆刻展之藝術家,藝壇聲譽卓越。


本品之拓片 
Rubbing of the present lot

筆筒以整塊白玉料雕琢而成,玉質細膩緻密,溫潤瑩潔,清淡高雅。圓筒狀,直壁深腹,平底,足內凹,底部中央鐫「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書款,工法精謹,古雅雋秀。器壁通景式構圖,畫面連貫流暢,畫意樣稿取自內府收藏之清代允禧〈盤山十六景冊.靜寄山莊〉(圖一)(註一、註二)。該畫現庋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於《石渠寶笈續編》重華宮中記載,乃乾隆十年御覽後有感而作,並親題「御製詩」,詩中既頌慎郡王允禧才情與品格,亦寄託對静寄山意,造園精蘊之讚賞。方寸之中再現山林之趣,映襯乾隆皇帝對古代文人寄情山水之幽思神往。


圖一  清 允禧〈盤山十六景冊.靜寄山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題慎郡王田盤山色圖十六幀.静寄山莊〉御製詩文
出處:《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二)》,御製詩初集卷四十四,頁2-421、2-422

器壁雕飾高山峻嶺,崢嶸兀立,山勢恣縱,砌成界牆,山間平坡疊石貫通,形成三面景緻。一對仙鹿緩步於松林山石之中,姿態悠然。重巒之下,一羽仙鶴獨立危岩,回首凝望祥雲間振翅飛舞的同伴,彼此呼應,動靜相宜,和諧天成。蒼松挺拔佇立,順著山徑蜿蜒而上,一老者沿徑緩行,右手握靈芝,長鬢垂髮,長袍飄逸,袖袂似迎風輕拂,小童手持瑞果,步履輕快,緊隨其後。山石巍峨聳立,山腰圍欄內坐落一座重簷敞亭,亭旁松影婆娑,意境幽遠,童子於樂臺上擊磬,閒適自得。下方山逕間,一逸士回首遙望,童子雙手捧靈芝仙草,輕步向前,流露出仙山遊賞之自在愉悅。奇石峭列,留白處鐫刻御製詩文,詩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二)》,乾隆十年〈題慎郡王田盤山色圖十六幀.静寄山莊〉(圖二)。其意境與原畫遙相呼應,詩、書、畫巧妙交融,於玉器之上再現山水意趣,風神韻致,足可媲美絹本或紙本山水佳作。
綜觀整體,各景因山就勢,布局精妙,別具匠心。逸士順坡而行,童子隨侍於後,舉止從容,滿溢文人雅趣。老松挺立,虯枝橫空,氣勢蒼勁磅礡,奇岩嶙峋,宛如幽谷深邃。祥鹿佇立回首,凝望傍石而生的靈芝瑞草,營造出祥和靜逸、生機勃勃之景,暗喻盛世祥瑞之兆。然松、鹿、靈芝素為古人所崇「三瑞」,象徵長壽與仁德,映襯出高雅與不凡氣息。通景雕琢,山林氣象渾然一體,幽致壯觀,令觀者彷彿身臨其境,展現祥和太平盛世,極具匠心。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玉觀瀑圖筆筒〉(圖三),與本作同屬乾隆以名家畫意並題畫詩之陳設玉器,皆展現「畫意玉器」之獨到品味。且本件白玉筆筒,下配碧玉座,色澤青翠碧綠,含深綠墨斑,沉穩渾厚,座面簡潔雅緻,底中央陰刻「甲」字,尤為珍貴。乾隆帝曾詩云:「內府銅、玉器,率以甲、乙別等第」、又謂:「內府古器列上等者,匣作皆刻甲字」,可見凡銘「甲」者,乃乾隆帝品評之甲級珍品,品第之最。


圖三  清乾隆〈玉觀瀑圖筆筒〉,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1997年,頁170-171,圖版54
拍場類似作品
圖四  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 
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編號1518,成交價 HKD 54,087,500

筆筒,自古為文人雅士所鍾愛,兼具藝術與實用價值,歷代匠師精雕細琢,造就諸多珍品,蔚為文房雅器之翹楚,深受藏家青睞。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07年11月27日,編號1518,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圖四),與本品同屬罕見大型筆筒,玉質溫潤,雕工精妙。然本品更配有「甲」字款碧玉座,製作等第更勝一籌,尤顯尊貴不凡。

註一:靜寄山莊,又名盤山行宮,為乾隆帝於乾隆九年(1744年)於天津市薊縣盤山東南麓興建,為清朝繼避暑山莊、圓明園之後的第三大皇家園林。乾隆十九年(1754年)建成後,確立內八景,分別為靜寄山莊、太古雲嵐、層岩飛翠、清虛玉宇、眾音松吹、鏡圓常照、四面芙蓉、貞觀遺蹤。外八景則為盤山諸勝,合稱「御題十六景」,後增六景。據清末傅增湘《靜寄山莊歌有序》記載,山莊仿避暑山莊規制,垣周七里半,後略有擴建。因地近京城,有取代承德避暑山莊之勢。乾隆皇帝前後駐蹕二十八次,嘉慶亦曾七度巡幸,足見昔日繁華。
註二:允禧(1711-1758年),原名胤禧,字謙齋,號紫噊,別號紫瓊崖道人,康熙帝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固山貝子,旋晉封為多羅貝勒。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高宗即位,封多羅慎郡王。《清史稿》載:「慎靖郡王允禧⋯詩清秀,尤工畫,遠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與鄭板橋等人有往來。據統計,《石渠寶笈》收錄允禧作品三十八件。
返回頁面頂端